工程机械行业刮起湘旋风

工程机械行业刮起湘旋风
上半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9909.4亿元,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4%。财政总收入1574.2亿元,同比增长22.5%。
在全球经济颓势下,湖南拿出的年中成绩单,依然让人眼前一亮: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909.4亿元,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4%。财政总收入1574.2亿元,更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成型装备与成型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同比增长22.5%。
这是我省近10年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的延续。2011年,全省2、 实验行程的问题生产总值达19635.19亿元,比2007年的9439.60亿元翻了一番多,经济总量连续4年进入全国前10,2011年排第9位;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122.76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1%。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突破600亿斤。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湖南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倍增。湖湘儿女梦寐以求的经济十强梦,万亿GDP,已经成为了现实。
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湖南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在转型发展中,开始了新一轮起跳。
变 轻 变 绿 变 新 ,谋存量抓增量,探索产业转型之路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湖南头版头条联合发表署名文章,坚定提出国良铜材料研发的高导热导电耐腐铜合金功能新材料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这是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铿锵誓言。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产业破题。
产业发展转方式,就是向绿色要效益,向无烟产业要前途,产业在转型中变 轻 、变 绿 、变 新 。
谋存量,用新技术提质改造传统产业;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传统产业焕发 绿色 生机。
过去5年, 南车株机 投入上亿元资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将企业所有燃煤型锅炉更换成天然气锅炉,结束了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历史,还实现了电力机车技术由直流传动向国际领先的交流传动升级。中石化长岭炼油改扩建项目先后投入57亿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原油加工规模化、生产过程清洁化、所有产品优质化,企业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翻一番,达到800万吨;上缴税金也实现翻番。
2007年起,我省设立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其中70%以上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至今年上半年,全省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1%,同比降低3.8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提高0.7个和1.6个百分点。
抓增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达25%,产业集聚优势愈发明显;文化创意、旅游、电子信息等产业大步迈入千亿产业俱乐部;新材料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十一五 期间,我省万元GDP能耗下降20.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以年均8.8%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年均14%的经济增速。
老工业城市株洲,曾列入 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近几年,株洲 断腕 治污,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虽然GDP减少30亿元,却收获了 国家级卫生城市 和 园林城市 的金字招牌,从而吸引神农城、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等一大批百亿工程前来落户,产业变 绿 变 轻 变 新 ,经济发展又铆足了后劲。
以株洲为起点, 治污风暴 刮向三湘。 十一五 期间,全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累计分别下降12.81%和10.72%。转型迈大步, 绿色发展 风行湖南。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9439.60亿元,居全国第12位;2008年GDP突破1万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重庆工装制作本溪工作服定做
重庆试验机